
張民杰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教授
經歷:
1. 彰化市民生國小教師
2.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科員、股長、編審
3. 國立臺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行政組長。
4. 東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5.
東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兼教學資源中心教學評鑑研究組組長
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教授
曾經兼職:
1.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兼任講師
2.國立空中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實踐大學兼任副教授
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發展研究中心行政服務組組長、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處長、師資培育課程組組長、實習輔導組組長
考試:民國77年教育行政職系高考優等及格
專長:師資培育、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教育心理學、教師專業發展
獎勵:
1.99、101、104及105學年度臺灣師範大學論文獎助
2.100、104、105、106、110學年度教學發展中心領航教師
3.101學年度臺灣師範大學教科書優良獎助
4.102、107學年度臺灣師範大學教學優良教師。
5.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第29屆傑出校友。
著作(2015-迄今):
(A)
期刊論文
張民杰(已接受刊登)。大學課堂小組學習角色安排的行動研究。中正教育研究。
張民杰(2020)。授課教師主導的觀察在師資培育班級經營課程之應用。臺灣教育研究,1(6),93-126。
張民杰、賴光真(2020)。校長以公開授課進行教學領導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4),64-74。
張民杰、賴光真(2019)。以TDO公開授課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師友月刊,616,5-16。
張民杰(2019)。培養有特色、具創新素養的自主學習者—學生學習優質學校的經營策略與案例分享。教師天地,210,1-9。
張民杰、賴光真(2019)。從教室內把門打開:授課教師主導的教學觀察(TDO)。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7),102-106。
賴光真、張民杰(2019)。授課教師主導的教學觀察(TDO)與公開授課的分析比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6),73-80。
張民杰(2019)。授課教師主導的公開授課。新北市教育,30,14-18。
張民杰(2018)。運用問題導向學習設計與實施素養導向教學可行性之探究。課程研究期刊,13(2),43-58。doi:
10.3966/181653382018091302003
張民杰(201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其指標及檢核重點權重體系建構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293,36-52。doi:
10.3966/168063602018090293003。
張民杰、賴光真(2017)。大學班級經營課程運用桌上遊戲的設計與實施。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1(2),95-124。DOI:10.3966/251964992017120102004
張民杰、林昱丞(2017)。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組織與運作—以研發中山樓戶外教育學習單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30-34。
張民杰(2017)。教師專業發展規準之探討。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6,1-12。
張民杰(201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105年版規準解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115-118。
張民杰、林昱丞(2016)。師資職前教育專業課程《教育議題專題》課程設計探討。中等教育,67(3),26-42。
張民杰(2015)。後母?難為?繼任導師班級經營困擾的原因與解決策略。國民教育學報,11,89-116。
張民杰(2015)。教師親師溝通能力指標及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8(3),141-169。DOI
10.39661156082982015081803005(TSSCI)。
(B)專書及專書論文
Chang, M.-C.(in press).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ase-based learning: Situated cognition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ory.In G. Quek(Ed), Designing Technology-Mediated Cas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 A Global Perspective. Singapore:
Springer Nature.
賴光真、張民杰、袁薏淳(2022)。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觀察工具設計與試作。載於張德銳、鄧美珠主編,另一雙善意的眼睛: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觀察與回饋(頁23-44)。臺北:高等教育。
張民杰(2021)。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第四版)。臺北:高等教育。
張民杰(2020)。第十五章案例教學。載於林佩璇主編:教學變革—理論、實踐與專業(頁169-180
)。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民杰(2020)。大學生課堂上不文明行為之探究。載於吳俊憲、黃秀霜、陳慧萍主編:高教深耕的課程教學之實踐與創新(頁149-166)。臺北市:五南。
張民杰(2017)。案例法與班級經營之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民杰(2015)。通訊軟體LINE做為親師溝通管道之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的想像:演化與創新(頁311-330)。臺北市:學富。
張民杰(2015)。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C)研討會論文
(D)技術報告及其他等
張民杰(2020)。班級經營翻轉教學數位影音案例製作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8學年度第2學期「補助教學精進創新與專業社群」成果報告。計畫編號:T10905180049。
賴光真、張民杰主編(2020)。教師協作:教學輔導案例輯(二)。臺北市:五南。
張民杰、賴光真(2019)。幸福的公開課—TDO介紹。臺中市教師產業工會九月份會訊,臺中市。
賴光真、賴文堅、葉坤靈、張民杰(譯)(2019)。透明的教師:以同儕蒐集課堂資料精進教學(原作者:T.
E. Kaufman, E. D. Grimm)。臺北市:五南。
陳慧娟、張民杰、李宜玫、林志哲編著(2019)。教育心理學。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賴光真、張民杰、賴文堅、高博銓(譯)(2107)。高效能教師的七個成功訣竅。臺北市:五南。
張民杰、賴光真主編(2017)。教師協作:教學輔導案例輯。臺北市:五南。
張民杰、賴光真、濮世緯、賴文堅譯(2017)。課堂行為:有效教學、行為管理與同儕支持的實務指引(原作者:B.
Rogers)。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民杰(2015)。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培力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T&D飛訊,210,1-18。
張民杰(2015)。培育未來師資之教專業課程架構探討。T&D飛訊,208,1-21。
(E)執行計畫
張民杰(2022)。教育部111年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專業人才培訓輔導計畫。(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21)。教育部110年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專業人才培訓認證計畫。(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20)。教育部109年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專業人才培訓認證計畫。(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20)。班級經營翻轉教學數位教材影音案例製作與學習成效之研究。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補助教師教學精進創新與專業社群計畫」
(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19)。教育部108年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初進階專業回饋人才與教學輔導教師三類專業人才培訓認證計畫。(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19)。同儕教學觀察與案例教學在班級經營課程應用之研究。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畫編號:108F014413。(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18)。教育部107年教師發展專業回饋與教學輔導教師人才培訓計畫。(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17)。教育部教師發展專業回饋人才培訓中心計畫。(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16)。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精緻特色發展計畫II-1-12年國教素養導向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協作計畫(子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16)。發展中小學初任教師親師溝通增能課程之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編號:MOST
105-2410-H-003-103。(計畫主持人)
張民杰(2015)。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區域人才培育中心計畫(北北基區中學組)(計畫主持人)。(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
張民杰(2015)。發展中小學教師親師溝通增能課程之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編號:MOST
104-2410-H-003-079。(計畫主持人)
(F)學術服務
教學實踐與創新期刊編輯委員(2018年1月迄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研究與實踐學刊編輯委員(2020年4月1日迄今)
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研究與發期刊編輯委員(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國家教育研究院
新北市政府教育審議委員會委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編輯委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